你不理财,财自然不会主动找你。今年前11个月,到期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已有100款左右,到期出现亏损的大多与挂钩股权、信贷资产、外汇等结构性产品有关。
临近年末,在资金回笼压力下,银信合作类的理财产品发行升温,收益率高且投资周期缩短。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庞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需要通过这类产品募集资金来绕道信贷规模。
理财产品预期高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年末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走高,但实际上,预期高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率通常是指预期收益率或者最高预期收益率,这取决于其预测模型中的变量、测算数据来源以及计算方式,但对于挂钩股票、基金、黄金价格等标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来说,“由于发行这类产品的银行必须在风险控制和投资管理能力上达到相应的水平,一旦对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就容易造成结构性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分析称。
根据理财产品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粗略统计,今年前11个月有约25000款理财产品到期,在披露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保守估计,有接近100款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率,整体达标率在98%左右,其中仅11月份就有超过20款未达到预期收益率,有6款为南洋商业银行发行的挂钩于外汇汇率的结构性产品,2款为广发银行发售的挂钩黄金价格的结构性产品。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股权投资门槛高,股权投资一般投资的都是未上市企业,能不能成功有不确定性,不可能有“保本”之说,而且周期很长,流动性差,这类产品不应该向中小投资者开放,如果有银行代售这类产品,一般也是通过私人银行渠道,对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高净值客户进行销售。如果消费者遇到银行公开宣传、承诺固定收益或者“保本”以及起点过低的股权投资产品,那么就属于违规。
发布人:厦门鼎信天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7日 |
|
[点击返回] [关闭] |